唐太宗李世民,又称天策上将李二,自古以来对其军事指挥才能的评价,一直普遍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帝王中的巅峰,毛主席曾评价其“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者”,那么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,其特点和长短优劣都是怎么样的?
还是那句话,评价一个人的军事能力,其最根本的还是基于其生涯的战役,首先还是老规矩,先对李世民的生涯战例做详细盘点
通过全面而详细的梳理,李世民生涯战役可以分为5个阶段,共25场战役
第一阶段:打薛举父子(西秦)
1.扶凤(617年)(野战,胜)
癸巳(12.17),世民击薛仁果于扶风,大破之,追奔至垅坻而还。
首虏数:无
大鱼数:无
基本描述:大破之
注:李世民生涯首次指挥的战役,扶风之战击溃薛仁果,无具体首虏和斩获将领数据,仅有“大破之”描述
2.三王陵(618年)(野战,胜)
戊辰(1.22),唐王以世子建成为左元帅,秦公世民为右元帅,督诸军十馀万人救东都。
世子建成等至东都,军于芒华苑;东都闭门不出,遣人招谕,不应。李密出军争之,小战,各引去。城中多欲为内应者,赵公世民曰:“吾新定关中,根本未固,悬军远来,虽得东都,不能守也。”遂不受。戊寅,引军还。世民曰:“城中见吾退,必来追蹑。”乃设三伏于三王陵以待之;段达果将万馀人追之,遇伏而败。世民逐北,抵其城下,斩四千馀级。
首虏数:斩首4000
大鱼数:无
基本描述:击溃王世充大将段达1万余人,斩首4000
注:李建成和李世民并肩指挥10万人东进,伺机夺取洛阳(和此时在洛阳交战的李密与王世充都有交战),小规模接触战后,退军,在洛阳西南的三王陵设伏击溃王世充大将段达1万人,斩首4000人
3.第一次浅水原(618年)(野战,败)
武德元年七月,薛举寇泾州,以秦王世民为元帅,将八总管兵以拒之。
薛举进逼高墌,游兵至于豳、岐,秦王世民深沟高垒不与战。度其粮少,意在速战,乃命深沟坚壁,以老其师。
会世民得疟疾,委军事于长史、纳言刘文静、司马殷开山,且戒之曰:“薛举悬军深入,食少兵疲,若来挑战,慎勿应也。俟吾疾愈,为君等破之。”开山退,谓文静曰:“王虑公不能办,故有此言耳。且贼闻王有疾,必轻我,宜曜武以威之。”乃陈于高墌西南,恃众而不设备。举潜师掩其后。世民闻之,知其必败,遽与书责之,未至,两军合战。壬子,战于浅水原,八总管皆败,士卒死者什五六,大将军慕容罗睺、李安远、刘弘基皆没,世民引兵还长安。举遂拔高墌,收唐兵死者为京观
首虏数据:惨败,士卒死十分之五六
大鱼数据:大将军慕容罗睺、李安远、刘弘基
基本描述:李世民指挥8总管兵和薛举会战,全面溃败,死伤过半,多么高级将领被俘
注:李世民生涯第一场败仗,而且是硬伤败仗,指挥8个总管的大规模军团被薛举(人数不详,但应该低于唐军)正面会战大击溃,损失过半,被俘知名大将多达3人,毫无疑问军事生涯的大硬伤
此战有后人归结于刘文静不听李世民坚守不出的指示导致战败,但是从史料分析,刘文静并没有出击,而是在外围部署防御,最后被击溃,因为不能说刘文静违反命令,归根结底还是李世民部署不到位或者不详细,只下达简单指示,没有具体的布置,尤其是8个总兵的大兵团作战,是需要严密的部署的,仅下达模糊命令是不行的,李世民此时大兵团指挥能力还有很大不足。
这次惨败后,李世民的作战风格大变,战略上先采取积极防御,充分消耗敌军后,在展开决定性的反击或追击。
4.第二次浅水原(618年)(野战,胜)
秦王世民至高墌,仁果使宗罗睺将兵拒之;罗侯数挑战,世民坚壁不出。诸将咸请战,世民曰:“我军新败,士气沮丧,贼恃胜而骄,有轻我心,宜闭垒以待之。彼骄我奋,可一战而克也。”乃令军中曰:“敢言战者斩!”相持六十余日,仁果粮尽,其将梁胡郎等帅所部来降。世民知仁果将士离心,命行军总管梁实营于浅水原以诱之。罗侯大喜,尽锐攻之,梁实守险不出;营中无水,人马不饮者数日。
罗侯攻之甚急;世民度贼已疲,谓诸将曰:“可以战矣!”迟明,使右武侯大将军宠玉陈于浅水原。罗侯并兵击之,玉战,几不能支,世民引大军自原北出其不意,罗侯引兵还战。世民帅骁骑数十先陷陈,唐兵表里奋击,呼声动地。罗侯士卒大溃,斩首数千级。世民帅二千余骑追之,窦轨叩马苦谏曰:“仁果犹据坚城,虽破罗侯,未可轻进,请且按兵以观之。”世民曰:“吾虑之久矣,破竹之势,不可失也,舅勿复言!”遂进。仁果陈于城下,世民据泾水临之,仁果骁将浑干等数人临陈来降。仁果惧,引兵入城拒守。日向暮,大军继至,遂围之。夜半,守城者争自投下。仁果计穷,己酉,出降;得其精兵万馀人,男女五万口。
首虏数据:斩首数千级,俘虏精兵万余人
大鱼数据:战斗中,俘虏骁将浑干等数人,追逃中,降主将薛仁果
基本描述:在浅水原相持60余日后,李世民反击,斩首数千人,然后展开追击,围高墌城,薛仁果投降
注:第二次浅水原之战,李世民先坚守不出进行防御,相持60多天,待到薛仁果粮食耗尽(国力有限),部分将领投诚,军心离散之时,再展开决战。
会战中,唐军以梁实部在浅水原扎营,吸引薛军来攻,薛军大将宗罗候精锐尽出,围攻数日,梁实部断水数日,几乎不能支持,此时李世民率主力从北面发起进攻,和梁实部两面夹击,中心开花,大破宗罗候,将其击溃,斩首数千人,随后抓住有利战机乘胜追击至高墌,很快迫降了薛仁果和其军队1万余人,将战役胜利进一步发展为战略胜利。
此战是李世民第一次重大胜利,无论是首虏数据(斩首数千,俘虏万余),还是大鱼数据(俘虏主将薛仁果和浑干等数人)都比较明确,在战略上则一战消灭了西秦政权,稳固了李唐的西部后方。
但是从战役层面分析,此战并不完美,李世民的主要战果是在追击中完成的(在战斗中解决对手和追击中解决对手含金量,经典程度有很大差距),在会战中仅将薛军主力击溃,斩首也仅数千人,未能直接在战斗中就歼灭薛军或者造成歼灭性打击。如果薛仁果继续坚守高墌,此次战役就仅仅是个普通的击溃战,后续还需进行费时费力的攻坚战。
总结:李世民第一阶段打西秦的薛举父子(中间穿插一次进军洛阳),总计3胜1负,具体是1次大胜,2次小胜,1次大败,主要是两次浅水原之战,第一次浅水原之战,优势兵力的情况下,遭到惨败,好在李世民是李渊儿子,如果换其他人,军事生涯初期就遭到这样惨重的失败,很难再给机会了,但是李渊却继续重用并且更加的支持,而李世民在第二次浅水原之战中成功复仇(可惜未能复仇薛举),一战消灭了西秦,虽然此次战役从战役角度分析不算非常理想,但仍是重大胜利,而李世民在随后的战役中,还会将防守反击的作战方式不断优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二阶段.打刘武周,宋金刚
5.柏壁(619年)(野战,胜)
武周授金刚西南道大行台,令率兵二万人侵并州
周以金刚为西南道大行台,使将兵三万寇并州
十一月,己卯(11.14),刘武周寇浩州。上于是悉发关中兵以益世民所统,使击武周,乙卯,幸华阴,至长春宫以送之。
秦王世民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,屯柏壁,与宋金刚相持。时河东州县,俘掠之馀,未有仓廪,人情恇扰,聚入城堡,征敛无所得,军中乏食。世民发教谕民,民闻世民为帅而来,莫不归附,自近及远,至者日多,然后渐收其粮食,军食以充。乃休兵秣马,唯令偏裨乘间抄掠,大军坚壁不战,由是贼势日衰。
尉迟敬德、寻相将还浍州,秦王世民遣兵部尚书殷开山、总管秦叔宝等邀之于美良川,大破之,斩首二千馀级。顷之,敬德、寻相潜引精骑援王行本于蒲坂,世民自将步骑三千,从间道夜趋安邑,邀击,大破之,敬德、相仅以身免,悉俘其众,复归柏壁。
首虏数据:斩首2000余
大鱼数据:无
基本描述:李世民屯兵柏壁,先在美良川截击尉迟敬德、寻相部,斩首2000,随后率3000步骑在蒲坂击溃尉迟敬德、寻相的少数精骑。
注:李世民在柏壁对宋金刚进行的战役,依然采取坚壁不出的消耗战略,寻相,尉迟敬德回撤浍州时,派兵截击,斩首2000,随后在蒲坂击溃其精骑兵突袭,这些战斗规模都不大。
6.雀鼠谷(620年)(野战,胜)
刘武周数攻浩州,为李仲文所败。宋金刚军中食尽;丁未(4.14),金刚北走,秦王世民追之。
秦王世民追及寻相于吕州,大破之,乘胜逐北,一昼夜行二百馀里,战数十合。至高壁岭,总管刘弘基执辔谏曰:“大王破贼,逐北至此,功亦足矣。深入不已,不爱身乎!且士卒饥疲,宜留壁于此,俟兵粮毕集,然后复进,未晚也。”世民曰:“金刚计穷而走,众心离沮;功难成而易败,机难得而易失,必乘此势取之。若更淹留,使之计立备成,不可复攻矣。吾竭忠徇国,岂顾身乎!”遂策马而进,将士不敢复言饥。追及金刚于雀鼠谷,一日八战,皆破之,俘斩数万人。
首虏数据:俘斩数万人
大鱼数据:无
基本描述:宋金刚粮尽退兵,李世民乘胜追击,在雀鼠谷追上并大破宋金刚部,俘斩“数万人”
注:此战和打薛仁果最后阶段类似,不过耗费时间长要长的多,对峙多达整5个月,宋金刚粮尽退兵,被李世民追击大破,俘斩数万人(这是个模糊数据,宋金刚南下兵力是2万-3万,这个数万人应该不仅指士兵,而是包括男女多少口之类)
7.介休(620年)(野战,胜)
世民引兵趣介休,金刚尚有众二万,戊午,出西门,背城布陈,南北七里。世民遣总管李世勣、程咬金、秦叔宝当其北,翟长孙、秦武通当其南。诸军战小却,为贼所乘。世民帅精骑击之,出其陈后,金刚大败,斩首三千级。(李道玄从之,先登陷阵,时年十五,世民壮之,赏物千段。)金刚轻骑走,世民追之数十里,至张难堡。
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、张德政据堡自守,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、世民免胄示之,堡中喜噪且泣。左右告以王不食,献浊酒、脱粟饭。
(战后:尉迟敬德收馀众守介休,世民遣任城王道宗、宇文士及往谕之,敬德与寻相举介休及永安降)
首虏数据:斩首三千级
大鱼数据: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、张德政投降
基本描述:在介休城外和宋金刚会战,前小却,后反击大胜,斩首3000人,而后追数十里,张难堡守将投降
注:在介休对宋金刚最后一战,有些许波折,唐军处于绝对兵力优势,但开局诸军合战“战小却”,而后李世民轻率精骑突击逆转胜败,战果不算大,仅斩首3000人,追数十里,宋金刚逃走,追击数十里,张难堡守将投降。整个战役意义较大,但本身质量一般。
总结:刘武周,宋金刚在突厥的赞助下,南下初期势如破竹,山西大部沦陷,俘斩李唐大将多人:
介州:裴寂与刘武周将宋金刚战于介州,我师败绩,右武卫大将军姜宝谊死之(右武卫大将军姜宝谊阵亡)
晋州:会宋金刚陷太原,遣弘基屯晋州。裴寂为宋金刚所败,人情崩骇,莫有固志。金刚以兵造城下,弘基不能守,复陷于贼(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被俘)
夏县:金刚遣其将善阳尉迟敬德、寻相将兵奄至夏县。孝基表里受敌,军遂大败,孝基、怀恩、筠、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皆为所虏。(行军总管永安王李孝基、陕州总管于筠、工部尚书独孤怀恩、内史侍郎唐俭、陕东道行军总管刘世让被俘)
因而刘武周,宋金刚,虽然兵力规模不大(2万-3万),但对李唐来说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威胁,当然也不能过于夸大刘,宋的威胁。当李唐反应过来,“悉发关中兵以益世民所统”的时候,唐军依然能占据相当的优势
战略层面,李世民在虽然兵力上占据很大优势,但采取的战略非常保守,坚壁消耗长达5个月,依靠国力优势拖垮了战力强悍,但根基浅,国力小的刘,宋部,在刘,宋后撤时,追逃并将其击溃,然后穷追猛打,取得战略性胜利,对李唐来说是巨大功绩,李世民威望于是大增。
战役层面,对刘武周宋金刚的三次战役,则比较一般,仅是以多打少,而且是普通的击溃战,也未能彻底解决宋金刚。虽然有一定含金量,但不是特别高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三阶段:打王世充(郑),窦建德(夏)
8.慈涧(620年)(野战,胜)
四年六月,秦王平王世充、窦建德凯旋,亲披黄金甲,陈铁马万馀骑,甲士十三万人,前後部鼓吹,俘二伪主及隋器物辇辂献于太庙。
六月,凯旋。太宗亲披黄金甲,阵铁马一万骑,甲士三万人
壬午(7.21),秦王世民至新安。王世充遣魏王弘烈镇襄阳,荆王行本镇虎牢,宋王泰镇怀州,齐王世恽检校南城,楚王世伟守宝城,太子玄应守东城,汉王玄恕守含嘉城,鲁王道徇守曜仪城,世充自将战兵,左辅大将军杨公卿帅左龙骧二十八府骑兵,右游击大将军郭善才帅内军二十八府步兵,左游击大将军跋野纲帅外军二十八府步兵,总三万人,以备唐。
罗士信将前锋围慈涧,王世充自将兵三万救之。己丑(7.28),秦王世民将轻骑前觇世充,猝与之遇,众寡不敌,道路险扼,为世充所围。世民左右驰射,皆应弦而毙,获其左建威将军燕琪,世充乃退。世民还营,埃尘覆面,军不复识,欲拒之,世民免胄自言,乃得入。旦日,帅步骑五万进军慈涧;世充拔慈涧之戍,归于洛阳。世民遣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南据龙门,将军刘德威自太行东围河内,上谷公王君廓自洛口断其饷道,怀州总管黄君汉自河阴攻回洛城;大军屯于北邙,连营以逼之。
首虏数据:无
大鱼数据:俘虏左建威将军燕琪
基本描述:唐军罗士信率前锋围慈涧,王世充指挥3万人救援,李世民增援罗士信,将王世充击退,并俘获其左建威将军燕琪,不久李世民指挥5万人主力进军慈涧,王世充主力撤回洛阳
注:洛阳外围的前哨战,李世民率轻骑兵被王世充所围,后凭借勇武脱困,并俘虏郑将燕琪,随后王世充撤退,李世民率主力进占慈涧。整体来说就是一次规模有限的前哨战,但是俘虏了敌将,开局就挫败了郑军的锐气。
9.宣武陵(620年)(野战,胜)
世民以五百骑行战地,登魏宣武陵。王世充率步骑万馀卒至,围之。单雄信引槊直趋世民,敬德跃马大呼,横刺雄信坠马,世充兵稍却,敬德翼世民出围。世民、敬德更帅骑兵还战,出入世充陈,往返无所碍。屈突通引大兵继至,世充兵大败,仅以身免。擒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,斩首千馀级,获排槊兵六千。
太宗围逼东都,雄信出军拒战,援枪而至,几及太宗,徐世勣呵止之,曰:“此秦王也。”雄信惶惧,遂退,太宗由是获免。
首虏数据:斩首1000余,俘虏6000
大鱼数据:俘虏冠军大将军陈智略
基本描述:李世民率500骑兵巡逻至宣武陵,王世充将1万步骑兵迅速将其包围,随后唐将屈突通率主力赶到,将王世充(击溃,俘虏大将陈智略,斩首1000,俘虏6000人
注:宣武陵之战,李世民大胜,中心开花,首虏7000,并俘虏大将陈智略,不过过程比较惊险,500骑兵冒进被王世充包围,如果不是徐世勣制止,李世民已经要被单雄信所杀。
10.洛阳外围(620年)(野战,胜)
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,皆皁衣玄甲,分为左右队,使秦叔宝、程知节、尉迟敬德、翟长孙分将之。每战,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,乘机进击,所向无不摧破,敌人畏之。行台仆射屈突通、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,猝与王世充遇,战不利。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,世充大败,获其骑将葛彦璋,俘斩六千馀人,世充遁归。
首虏数据:俘斩6000
大鱼数据:俘虏骑将葛彦璋
基本描述:唐将屈突通巡视营房,和王世充部遭遇,战斗不利,李世民轻率玄甲骑兵救援,大破王世充,斩获6000人,并俘虏骑将葛彦璋
注:这次和上一仗正好相反,李世民救援屈突通,结果再次大破王世充,歼敌6000人。
11.青城宫(620)(野战,胜)
辛丑(2.13),世民移军青城宫,壁垒未立,王世充帅众二万自方诸门出,凭故马坊垣堑,临谷水以拒唐兵,诸将皆惧。世民以精骑陈于北邙,登魏宣武陵以望之,谓左右曰:“贼势窘矣,悉众而出,徼幸一战,今日破之,后不敢复出矣!”命屈突通帅步卒五千渡水击之,戒通曰:“兵交则纵烟。”烟作,世民引骑南下,身先士卒,与通合势力战。世民欲知世充陈厚薄,与精骑数十冲之,直出其背,众皆披靡,杀伤甚众。既而限以长堤,与诸骑相失,将军丘行恭独从世民,世充数骑追及之,世民马中流矢而毙。行恭回骑射追者,发无不中,追者不敢前。乃下马以授世民,行恭于马前步执长刀,距跃大呼,斩数人,突陈而出,得入大军。世充亦率众殊死战,散而复合者数四,自辰至午,世充兵始退。世民纵兵乘之,直抵城下,俘斩七千人,遂围之。
首虏数据:俘斩7000人
大鱼数据:无
基本描述:王世充率2万人列阵谷水边,屈突通率5000步兵从西面渡谷水攻击,稍后,李世民率骑兵从北面南下出击,将王世充部击溃,歼敌7000人,并追至洛阳城下
注:王世充经过前面数次战败,已经丧失了战术反击能力,于是集中2万(全部兵力),在谷水边列阵,准备打一场防御战,李世民以5000步兵正面突击,并令其交战时发出狼烟,李世民从北面率骑兵南下,瞄准王世充的薄弱点实施突击,结果将王世充击溃,又俘斩7000人,但王世充这次拼死抵抗,收拢部队,坚持到中午,而后退回洛阳城
此战是唐郑之间,决战性质的最大会战,王世充把剩下的2万兵力全部拿了出来,李世民虽然再次击败王世充,但是未能歼灭郑军主力,使其撤入洛阳宫城,因而打成了半拉子,并不理想,也导致了其后洛阳久攻不克。
12.洛阳围攻(620)(攻坚,败)
秦王世民围洛阳宫城,城中守御甚严,大砲飞石重五十斤,掷二百步,八弓弩箭如车辐,镞如巨斧,射五百步。世民四面攻之,昼夜不息,旬馀不克。城中欲翻城者凡十三辈,皆不果发而死。
首虏数据:无
大鱼数据:无
基本描述:李世民包围洛阳宫城,连续猛攻十余天,未能攻克,于是转入长期围困。
注:围攻洛阳宫城不克,如上所述,因为在野战中未能消灭郑军,使得王世充仍有相当力量固守城池。战局陷入了僵局。
12.武牢一(621)(野战,胜)
窦建德陷管州,杀刺史郭士安;又陷荥阳、阳翟等县,水陆并进,泛舟运粮,溯河西上。王世充之弟徐州行台世辩遣其将郭士衡,将兵数千会之,合十馀万,号三十万,军于成皋之东原,筑宫板渚,遣使与王世充相闻。
世民不许。中分麾下,使通等副齐王元吉围守东都,世民将骁勇三千五百人东趣武牢
癸未(3月25日),世民入武牢;甲申(3.26),将骁骑五百,出武牢东二十馀里,觇建德之营。缘道分留从骑,使李世勣、程知节、秦叔宝分将之,伏于道旁,才馀四骑,与之偕进。世民谓尉迟敬德曰:“吾执弓矢,公执槊相随,虽百万众若我何!”又曰:“贼见我而还,上策也。”去建德营三里所,建德游兵遇之,以为斥候也。世民大呼曰:“我秦王也。”引弓射之,毙其一将。建德军中大惊,出五六千骑逐之;从者咸失色,世民曰:“汝弟前行,吾自与敬德为殿。”于是按辔徐行,追骑将至,则引弓射之,辄毙一人。追者惧而止,止而复来,如是再三,每来必有毙者,世民前后射杀数人,敬德杀十许人,追者不敢复逼。世民逡巡稍却以诱之,入于伏内,世勣等奋击,大破之,斩首三百馀级,获其骁将殷秋、石瓚以归。
首虏数据:斩首三百级
大鱼数据:俘虏骁将殷秋、石瓚
基本描述:李世民率4名骑兵,吸引窦建德派五六千骑兵追击,然后埋伏500骑兵打伏击,“大破之”,斩首300,生俘将领2名
注:此战属于接触战性质,类似官渡前哨的白马之战,规模有限,仅斩首300人,但以少胜多,俘虏两名骁将,初战告捷,大挫夏军锐气。
13.武牢二(621)(野战,胜)
窦建德迫于武牢不得进,留屯累月,战数不利,将士思归。丁巳(4.30),秦王世民遣王君廓将轻骑千馀抄其粮运,又破之,获其大将军张青特。
首虏数据:无
大鱼数据:俘虏大将军张青特
基本描述:李世民派骑兵1000余抄截夏军运粮队,将其击破,俘虏大将军张青特
注:李世民再次采取先固守不出战略,并利用骑兵优势截击运粮队,再次破之。还俘虏一大将,进一步削弱和打击的夏军士气。
14.武牢三(621)(野战,胜)
五月,戊午(5.1),秦王世民北济河,南临广武,察敌形势,因留马千馀匹,牧于河渚以诱之,夕还武牢。己未(5.2),建德果悉众而至,自板渚出牛口置陈,北距大河,西薄汜水,南属鹊山,亘二十里,鼓行而进。诸将皆惧,世民将数骑升高丘以望之,谓诸将曰:“贼起山东,未尝见大敌,今度险而嚣,是无纪律,逼城而陈,有轻我心;我按甲不出,彼勇气自衰,陈久卒饥,势将自退,追而击之,无不克者。与公等约,甫过日中,必破之矣!
”建德意轻唐军,遣三百骑涉汜水,距唐营一里所止。遣使与世民相闻曰:“请选锐士数百与之剧。”世民遣王君廓将长槊二百以应之,相与交战,乍进乍退,两无胜负,各引还。王琬乘隋炀帝马,铠仗甚鲜,迥出陈前以夸众。世民曰:“彼所乘真良马也!”尉迟敬德请往取之,世民止之曰:“岂可以一马丧猛士?”敬德不从,与高甑生、梁建方三骑直入其陈,擒琬,引其马以归,众无敢当者。世民使召河北马,待其至,乃出战。
首虏数据:无
大鱼数据:俘虏代王王琬
基本描述:唐军200步骑兵和夏军300骑兵进行的小型战斗,初战打平,随后尉迟敬德率3名骑兵直冲敌阵,俘虏王世充的侄子王琬
注:小型战斗,没什么可说的,主要体现了尉迟敬德的勇武。
15.武牢四(621)(野战,胜)
建德列陈,自辰至午,士卒饥倦,皆坐列,又争饮水,逡巡欲退。世民命宇文士及将三百骑经建德陈西,驰而南上,戒之曰:“贼若不动,尔宜引归,动则引兵东出。”士及至陈前,陈果动,世民曰:“可击矣!”时河渚马亦至,乃命出战。世民帅轻骑先进,大军继之,东涉汜水,直薄其陈。建德群臣方朝谒,唐骑猝来,朝臣趋就建德,建德召骑兵使拒唐兵,骑兵阻朝臣不得过,建德挥朝臣令却,进退之间,唐兵已至,建德窘迫,退依东陂。窦抗引兵击之,战小不利。世民率骑赴之,所向皆靡。淮阳王道玄挺身陷陈,直出其后,复突陈而归,再入再出,飞矢集其身如猬毛,勇气不衰,射人,皆应弦而仆。世民给以副马,使从己。于是诸军大战,尘埃涨天。
世民帅史大柰、程知节、秦叔宝、宇文歆等卷旆而入,出其陈后,张唐旗帜,建德将士顾见之,大溃;追奔三十里,斩首三千馀级。建德中槊,窜匿于牛口渚。车骑将军白士让、杨武威逐之,建德坠马,士让援槊欲刺之,建德曰:“勿杀我,我夏王也,能富贵汝。”武威下擒之,载以从马,来见世民。世民让之曰:“我自讨王世充,何预汝事,而来越境,犯我兵锋!”建德曰:“今不自来,恐烦远取。”建德将士皆溃去,所俘获五万人,世民即日散遣之,使还乡里。
战后:世充将王德仁弃故洛阳城而遁,亚将赵季卿以城降。秦王世民囚窦建德、王琬、长孙安世、郭士衡等至洛阳城下,以示世充。世充与建德语而泣,仍遣安世等入城言败状。世充召诸将议突围,南走襄阳,诸将皆曰:“吾所恃者夏王,夏王今已为擒,虽得出,终必无成。”丙寅,世充素服帅其太子、群臣、二千余人诣军门降。
首虏数据:斩首三千余级,俘获五万人
大鱼数据:俘虏夏王窦建德
基本描述:武牢决战,夏军中午休息之际,李世民以骑兵为先锋,大军跟进,发起突然攻击,一举击溃窦建德部,斩首3000余,兵俘获窦建德,俘虏其5万人
注:武牢(虎牢)决战是李世民军事生涯的最高杰作,首虏多达53000人,并且俘虏夏王窦建德,并导致随后王世充投降,所谓一战擒两王。
关于这个战役,需要一个个问题详细分析:
1.兵力对比:所谓3500骑兵大败10万当然是噱头,唐军从洛阳中分其军,加上其余一些增援部队和先期占领虎牢的部队,总兵力约4万-5万,夏军总兵力10万,因为唐军虽然处于绝对劣势,但是没有那么夸张
2.军队质量:从交手的表现看,夏军被李世民描述为“贼起山东,未尝见大敌,今度险而嚣,是无纪律”,但是窦建德部战斗力并不算弱,和唐军相比战斗力,步兵战斗力差距并不大,能形成相持战况(武牢三,200精锐部队和窦建德300骑兵战平),但骑兵差距确实很明显,决战前三次战役,每一次唐军骑兵都是予取予求,每战必胜,且都擒获了敌将。唐军骑兵方面确实占有绝对优势
3.战役评价:李世民原本的战略依然还是继续坚守不出,而虎牢决战是李世民抓住了窦建德部署上的漏洞:野外布阵时间过长,士卒陷入疲劳,同时骑兵部署滞后,第一时间无法快速反应,因此李世民决定以300骑兵展开机动,如果窦建德的方阵出现变动,就立刻投入骑兵突击,大军随后跟进掩杀。
结果夏军方阵果然发生变动,唐军于是按计划发起突然袭击,恰巧窦建德正在召开朝会,猝不及防,想拉骑兵阻击又被逃跑的朝臣堵路无法上去,因而夏军指挥中枢迅速瘫痪,全面溃败,唐军乘胜追击30里,俘虏窦建德,取得决定性胜利。
武牢决战充分体现了李世民临阵应变才能,抓住敌军部署上的错漏,用精锐的战力将其撕开,达到了“闪击战”的效果,从首虏比例即可看出,斩首仅3000人,俘虏高达50000,说明夏军被打寸了,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即完全溃败。
无论首虏数据,还是战略结果都是非常漂亮,因而武牢之战,是中国战争史上处于前列的经典战例
总结:李世民东征王世充,到最后“一战擒双王”,前后11个月,总计8个战役,占到其生涯全部战例的三分之一,这一阶段的战役的特点和前面有所不同:
1.前半部分打王世充,由于王世充地处河南,占据东都洛阳,李世民用前面的简单对峙,消耗其粮食的战略是不行的,于是采取先逐步完成对洛阳包围,然后将其击破的战略。
和王世充前后进行四次战役,四战全胜,前后首虏2万人,俘虏3名将领,将王世充打入洛阳城内,切断和外围的联系(河南大批城市归降),但是这些战役,技术含量都相当一般,全是依靠骑兵优势取胜,都是击溃战,未能歼灭主力于野外,因而王世充得以固守待援,导致接下来总攻洛阳宫城不克,只能转入长围久困,而后窦建德10万人增援王世充,增加了很大变数,有撤围洛阳的动议。
中分其军至武牢之后,洛阳围城兵力不足,围城的李元吉还遭到过挫败,并折损一个大将,因而围城变得非常吃力,有被打破包围的危险。
“四月壬寅(4.15),齐王元吉及王世充战于东都,败绩,行军总管卢君谔死之。”
2.之后打窦建德的援军,先是小规模交锋,李世民三战三捷,俘虏三将,接下来则是著名的武牢关大战,一举击溃窦建德主力,歼敌53000人,生擒窦建德,一次空前的大胜,迅速改变了战略态势,失去援军的王世充立刻投降,因而达成一战擒双王的战略成就。
这一阶段的战役,主要是武牢决战,毫无疑问是中国战史上前列的经典战例,也是李世民奠定其军事地位的一战。
同时也说明战役本身的质量,对战争的影响力是最具决定性的,比所谓战略和谋略要重要的多,和王世充打了好几场质量一般的击溃战,陷入屯兵坚城的僵局,并发生了极大变数,而武牢一次决定性的史诗大捷,则迅速弥补了前面一切缺陷,并使整个战局急转直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四阶段:打刘黑闼(汉东王)
16.列人(621)(野战,胜)
秦王世民军至获嘉,刘黑闼弃相州,退保洺州。丙申(1.14),世民复取相州,进军肥乡,列营洺水之上以逼之。
洺水人李去惑据城来降,秦王世民遣彭公王君廓将千五百骑赴之,入城共守。二月,刘黑闼引兵还攻洺水,癸亥(2.11),行至列人,秦王世民使秦叔宝邀击,破之。
首虏数据:无
大鱼数据:无
基本描述:派秦叔宝与刘黑闼在列人交战,“破之”
注:和刘黑闼初次交锋,规模不大,无首虏和大鱼数据,仅仅只有模糊的“破之”。
17.洺水一(621)(野战,负)
丙子(2.13),李艺取刘黑闼定、栾、廉、赵四州,获黑闼尚书刘希道,引兵与秦王世民会洺州。
刘黑闼攻洺水甚急。城四旁皆有水,广五十馀步,黑闼于城东北筑二甬道以攻之;世民三引兵救之,黑闼拒之,不得进。世民恐王君廓不能守,召诸将谋之,李世勣曰:“若甬道达城下,城必不守。”行军总管郯勇公罗士信请代君廓守之。世民乃登城西南高冢,以旗招君廓,君廓率其徒力战,溃围而出。士信率左右二百人乘之入城,代君廓固守。黑闼昼夜急攻,会大雪,救兵不得往,凡八日,丁丑(2.25),城陷。黑闼素闻其勇,欲生之,士信词色不屈,乃杀之。
首虏数据:唐军洺水守军基本全部损失
大鱼数据:大将罗士信被俘
基本描述:刘黑闼围攻洺水城,李世民三次带兵增援,被阻击未成,守将王君廓突围而出,罗士信带200人入城接替守城,刘黑闼又猛攻8天,洺水沦陷,罗士信被俘。
注:李世民子第一次浅水原之战后,第二个硬伤败仗,救援洺水被多次阻击不得入,王君廓增兵1500和罗士信200人二次入城,这些基本全部损失,最后洺水沦陷,大将罗士信被俘,损失较为严重。
18.洺水二(621)(野战,胜)
辛巳(2.29),秦王世民拔洺水。三月,世民与李艺营于洺水之南,分兵屯水北。黑闼数挑战,世民坚壁不应,别遣奇兵绝其粮道。黑闼数挑战,世民坚壁不应,别遣奇兵绝其粮道。壬辰,黑闼以高雅贤为左仆射,军中高会。李世勣引兵逼其营,雅贤乘醉,单骑逐之,世勣部将潘毛刺之坠马;左右继至,扶归,未至营而卒。甲午(3.13),诸将复往逼其营,潘毛为王小胡所擒。黑闼运粮于冀、贝、沧、瀛诸州,水陆俱进,程名振以千馀人邀之,沉其舟,焚其车
首虏数据:无
大鱼数据:杀死大将高雅贤,本方:李世勣部将潘毛被俘
基本描述:唐军进行袭扰粮道的遭遇战,高雅贤追逐李世勣,被刺杀,李世勣部将潘毛则被俘,同时唐军千余人袭击运粮队成功,摧毁部分运输的舟船。
注:唐军进行袭扰战,取得成功,杀死刘黑闼义子大将高雅贤,但战果不大,自身也有一定损失。
19.洺水三(621)(野战,平)
秦王世民与刘黑闼相持六十馀日。黑闼潜师袭李世勣营,世民引兵掩其后以救之,为黑闼所围。尉迟敬德率壮士犯围而入,世民与略阳公道宗乘之得出。
首虏数据:无
大鱼数据:无
基本描述:刘黑闼偷袭唐军李世勣大营,李世民带兵增援被围,尉迟敬德带兵冲入重围,李世民和李道宗等得以突围而出。
注:李世民增援李世勣反被包围,不同于以往李世民内外夹击,中心开花,显示神勇,这次只是平手仗,依赖于猛将尉迟敬德解救脱困,比较窘困。
20.洺水四(621)(野战,胜)
世民度黑闼粮尽,必来决战,乃使人堰洺水上流,谓守吏曰:“待我与贼战,乃决之。”丁未,黑闼帅步骑二万南渡洺水,压唐营而陈。世民自将精骑击其骑兵,破之,乘胜蹂其步兵。黑闼率众殊死战,自午至昏,战数合,黑闼势不能支。王小胡谓黑闼曰:“智力尽矣,宜早亡去。”遂与黑闼先遁,馀众不知,犹格战。守吏决堰,洺水大至,深丈馀,黑闼众大溃,斩首万馀级,溺死数千人,黑闼与范愿等二百骑奔突厥
数据:斩首万余级,溺死数千
大鱼数:无
基本描述:洺水决战,两边骑兵先交战,唐军骑兵取胜,乘胜进攻刘黑闼步兵,刘黑闼顽强抵抗,从中午打到黄昏,渐渐不支,刘黑闼和大将王小胡先行逃离战场,而剩余部队仍然顽强死战,李世民事前派人堵塞洺水上游,此时决堤放水,刘黑闼部总崩溃,万余被杀,淹死数千人。
注:长期的对峙,刘黑闼粮尽,集中全部步骑2万人主动对唐军决战。李世民首先发挥骑兵优势,将其骑兵击溃,但刘黑闼步兵战斗力比较强,陷入僵持,乃至刘黑闼逃离战场后,依然死战,此时李世民提前部署的“水淹之计”,取得决定性作用,最终敌军大溃,斩杀1万余人,淹死数千,取得决定性胜利,但无首虏敌将数据,刘黑闼等人逃往突厥。
21.击徐圆朗(621)(攻坚战,胜)
秋,七月,甲申(7.21),世民击徐圆朗,下十馀城
首虏数据:无
大鱼数据:无
基本描述:打下徐圆朗十余城
注:没什么好说的,打下徐圆朗十余城后,李世民就被召回
总结:这一阶段和刘黑闼作战5次(不含打徐圆朗),3胜1负1平,相比之前要差不少,其中还有一次硬伤失败,成建制损失数千洺水守军和大将罗士信。
首虏和斩将数据方面,5次战役,仅洺水决战,歼敌1万+数千人,其余都无数据,斩将仅刺死大将高雅贤1人,和前面战役相比,差距巨大,数据上就可以看出打的比较艰难,场面上也比较难看。
同时刘黑闼部,总兵力只有2万人,唐军占据绝对优势,但李世民并没有能够直接利用兵力优势和骑兵战力上的优势,组织一场会战直接消灭刘黑闼,依然是局部战斗硬磨,前后耗时60多天,才取得决战胜利,而且仅是击溃战,刘黑闼等人逃走,导致之后再次复起(当然实力比第一次要弱),留下了隐患。
因而这一阶段的战役,对李世民这种级别来说,对军事生涯增加的砝码非常有限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五阶段:打高句丽
22.辽东城(645年)(攻坚战,胜)
甲午(11.24),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,帅江、淮、岭、硖兵四万,长安、洛阳募士三千,战舰五百艘,自莱州泛海趋平壤;又以太子詹事、左卫率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,帅步骑六万及兰、河二州降胡趣辽东,两军合势并进。庚子(11.30),诸军大集于幽州。
丁丑(5.10),车驾渡辽水,撤桥,以坚士卒之心,军于马首山,劳赐江夏王道宗,超拜马文举中郎将,斩张君乂。上自将数百骑至辽东城下,见土卒负土填堑,上分其尤重者,于马上持之,从官悚动,争负土致城下。李世勣攻辽东城,昼夜不息,旬有二日,上引精兵会之,围其城数百重,鼓噪声震天地。甲申,南风急,上遣锐卒登冲竿之末,爇其西南楼,火延烧城中,因麾将士登城,高丽力战不能敌,遂克之,所杀万馀人,得胜兵万馀人,男女四万口。
首虏数据:杀万余人,俘虏万余人
大鱼数据:无
基本描述:李世民率10万大军征辽,攻克辽东城,杀1万余,俘虏1万余
注:李世民征辽首次战役,攻克辽东城,歼敌2万余人
23.白岩(645年)(野战,胜)
乙未,进军白岩城(5.28)。丙申(5.29),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弩矢,上亲为之吮血;将士闻之,莫不感动。乌骨城遣兵万馀为白岩声援,将军契苾何力以劲骑八百击之,何力挺身陷陈,槊中其腰;尚辇奉御薛万备单骑往救之,拔何力于万众之中而还。何力气益愤,束疮而战,从骑奋击,遂破高丽兵,追奔数十里,斩首千馀级
六月,丁酉(6.1),李世勣攻白岩城西南,上临其西北。城主孙代音潜遣腹心请降,临城,投刀钺为信,且曰:“奴愿降,城中有不从者。”上以唐帜与其使,曰:“必降者,宜建之城上。”代音建帜,城中人以为唐兵已登城,皆从之。
首虏数据:斩首千余级
大鱼数据:白岩城主孙代音投降
基本描述:进攻白营城,800骑兵击溃乌骨城援军1万人,斩首1000余,随后迫降白岩城。
注:以800骑兵击溃高句丽1万人,斩首1000人。可见唐军的战斗力,特别是骑兵战斗力和高句丽军存在悬殊差距。
24.驻跸(645年)(野战,胜)
丁未(6.11),车驾发辽东,丙辰(6.20),至安市城,进兵攻之。丁巳,高丽北部耨萨延寿、惠真帅高丽、靺鞨兵十五万救安市。
上夜召诸将,躬自指麾,命李世勣将步骑万五千陈于西岭;长孙无忌将精兵万一千为奇兵,自山北出于狭谷以冲其后。上自将步骑四千,挟鼓角,偃旗帜,登北山上,敕诸军闻鼓角齐出奋击。因命有司张受降幕于朝堂之侧,曰:“明日午时,纳降虏于此矣!”遂率军而进。戊午,延寿等独见李世勣布陈,勒兵欲战。上望见无忌军尘起,命作鼓角,举旗帜,诸军鼓噪并进,延寿等大惧,欲分兵御之,而其陈已乱。李勣以步卒长枪一万击之,延寿众败。无忌纵兵乘其后,帝又自山而下,引军临之,贼因大溃,斩首万余级。会有雷电,龙门人薛仁贵著奇服,大呼陷陈,所向无敌;高丽兵披靡,大军乘之,高丽兵大溃,斩首二万馀级。
延寿等将馀众依山自固,上命诸军围之,撤东川梁以断归路。上按辔徐行,观贼营垒
己未,延寿、惠真率其众三万六千八百人请降,入军门,膝行而前,拜伏请命。上简耨萨已下酋长三千五百人,授以戎秩,迁之内地,馀皆纵之,使还平壤;皆双举手以颡顿地,欢呼闻数十里外。收靺鞨三千三百人,悉坑之。获马五万匹,牛五万头,铁甲万领。
首虏数据:斩首2万余级,俘虏36800人
大鱼数据:俘虏高句丽主将高延寿(北部总督),高慧真(南部总督)
缴获数据:马5万匹,牛5万头,铁甲1万副
基本描述:李世民3万步骑兵伏击高句丽援军15万(人数有夸大,应该是6-7万),歼敌56800人,俘虏主将高延寿,高慧真
注:驻跸山大会战,是李世民军事生涯的又一高峰,以3万人伏击高句丽大军6-7万人(15万众根据后文描述不符),歼敌高达56800,2个总督都被俘虏(高丽一共分为5大战区,5个总督),此战的质量甚至超过了武牢,不仅在数据上超过了武牢(56800对53000),而且是完整的围歼战,即坎尼模式
这次战役,李世民和过去完全不同,采取的是大兵团作战模式,以15000人西面迎战,亲率4000人从北山上向南突击,最关键的长孙无忌指挥11000迂回,切断东面和南面的退路,构成了一个完整包围圈。
高句丽主将高延寿,察觉到长孙无忌的迂回断后行动,试图分兵阻击,导致阵势变乱,李世民在北山制高点发现了这一点迅速指挥4000人展开突击,迅速击溃高句丽的抵抗,斩首2万人,高延寿大败后,只能转入固守,但此时后路已被长孙无忌完全切断,只能率全军投降。俘虏多达36800人,另缴获马匹5万,铠甲1万副。取得了完胜。
战后,李世民把俘虏的军官3500人内迁,这就使得高句丽难以有效重建其武装力量,其影响是深远的,这就是围歼战无与伦比的价值,不仅大量歼灭敌军有生力量,而且从根本上毁灭其建制。损失的兵力可以在招,但是以军官为基础的军队建制,是完全无法弥补的不可恢复性损失。
25.安市(645)(攻坚战,败)
筑山昼夜不息,凡六旬,用功五十万,山顶去城数丈,下临城中,道宗使果毅傅伏爱将兵屯山顶以备敌。山颓,压城,城崩,会伏爱私离所部,高丽数百人从城缺出战,遂夺据土山,堑而守之。上怒,斩伏爱以徇,命诸将攻之,三日不能克。
上以辽左早寒,草枯水冻,士马难久留,且粮食将尽,癸未(9.19),敕班师。
首虏数据:无
大鱼数据:无
基本描述:围攻安市城3个月,不克,粮食耗尽,撤围退兵
注:李世民生涯最后一次战役,攻坚安市不克,粮食将尽,被迫退兵,同时结束整个征高句丽战争。
总结:远征高句丽是李世民生涯进行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,和上一场战役相距已经24年,这一阶段,李世民已经是46岁的中年人了,不像以前那样能够率精锐骑兵在一线亲自战斗,但是大兵团部署和指挥能力比之前要高了很多,因而在其军事生涯的最后阶段,打出了甚至超出武牢之战的驻跸山围歼战。这一阶段对李世民来说,对其军事地位的加成是很大的。
战役层面看,高句丽军和唐军质量上有很大差距,特别是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和此时的唐军存在代差,对抗强度相对要低,因而影响了战役的含金量。
战略层面看,虽然此次征辽,攻克了隋军久攻不下的辽东城,并在驻跸山围歼战取得空前大捷,但是未能攻克安市城,更没有摸到平壤,相对于唐军投入10万精锐和太宗亲征的力度看,战略上是不成功的,连李世民本人也认为此次军事行动并不成功:上以不能成功,深悔之,叹曰:“魏征若在,不使我有是行也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上就是李世民生涯全部5个阶段,25次战役详细盘点,下面进行对归纳和具体评价:
注:可以对比参考下面刘裕生涯战例盘点这篇文章
刘裕生涯20次战役大盘点!详细解析战神刘裕军事声誉缘何不高?
优点:主要是三点
一.战役基数较多,胜率较高
李世民生涯一共25次战役,20胜4负1平(2次硬伤,2次攻坚不克),胜率80%,战役基数比较高,胜率也比较高,尤其是这25场战役,凑数的战役较少,基本都是打实力相当正规军的战役(刘裕生涯凑数的平叛,镇压起义等凑数战役较多)
二.首虏数据,特别是大鱼数据比较扎实过硬
李世民的具体数据:
首虏数据:
1.三王陵:斩4000
2.第二次浅水原:斩数千,俘10000
3.柏壁:斩2000
4.雀鼠谷:俘斩数万人
5.介休:斩3000
6.宣武陵:斩1000,俘6000
7.洛阳外围:俘斩6000
8.青城宫:俘斩7000
9.武牢一:斩300
10.武牢四:斩3000,俘50000
11.洺水四:淹死数千,斩10000
12.辽东城:斩10000,俘10000
13.白岩:斩1000
14.驻跸:斩20000,俘36800
总计:首虏186000,另俘斩数万1次,数千2次
大鱼数据:
1.第二次浅水原:俘虏主将薛仁果,骁将浑干数人
2.介休:俘虏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、张德政
3.慈涧:俘虏左建威将军燕琪
4.宣武陵:俘虏冠军大将军陈智略
5.洛阳外围:俘虏骑将葛彦璋
6.武牢一:俘虏骁将殷秋、石瓚
7.武牢二:俘虏大将军张青特
8.武牢三:俘虏代王王琬
9.武牢四:俘虏主将夏王窦建德
10.洺水二:杀死大将高雅贤
11.白岩:俘虏白岩城主孙代音
12.驻跸:俘虏高句丽主将高延寿(北部总督),高慧真(南部总督)
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,战役中,具体记载的首虏多达18.6万人,这个数据是比较高的,尤其是有2场单次超过5万的战役(武牢,驻跸),而斩获敌将的战役次数多达12场,尤其是窦建德,薛仁果,高延寿等重量级主将人物,可以说干货十足。
基本数据的扎实是李世民能够跻身历史顶级将领的基础原因。这一方面可以对比参考刘裕,刘裕最差的就是这些最基本的数据严重不足,因而非常的虚。
三.经典战例质量和数量都较为可观
李世民生涯有两大历史顶级战例,武牢和驻跸,首虏都在五万以上,一场以少胜多,一战擒双王,一场则是3万围歼6万的大围歼战,俘虏两个总督,而历史上的名将,能打出一场这样的史诗级的战役都很罕见,例如刘秀的昆阳,曹操的官渡,朱元璋的鄱阳湖,努尔哈赤的萨尔浒等,更多的是连一场都没打出来,李世民却打出了2场,而且是类型完全不同的2场,这是李世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最重要原因,也就是有足够硬的代表作,而且还不是孤例!
除此之外,浅水原,柏壁,洺水这些战役,虽然质量上远不及上述两场史诗级战役,但是也能作为经典战例丰富李世民军事生涯,作为辅助作用,累积起来也是很可观的。
不足:主要也是三点
一.存在较大硬伤战例
李世民胜率比较可观,但是存在2大硬伤战役(第一次浅水原,洺水一),特别是第一次浅水原战役,是严重的硬伤败仗,以多打少,损失过半,多位高级将领被俘,还被敌人构筑京观,可谓是极大的耻辱性败仗,对于顶级名将来说,这是一个严重缺陷(类似典型就是曹操)
二.多数战役耗时过于长
除了驻跸山,李世民的四大会战,无一例外经过了旷日持久的对峙消耗阶段
1.第2次浅水原:相持60余日
2.柏壁:相持5个月
3.武牢关:相持1个多月
4.洺水:相持60余日
这些战役耗时过长,大大拉低了含金量,历史上的经典战役,速决性的会战,质量和精彩程度要远远高于持久的消耗战,例如韩信的井陉,不终朝大破赵军,萨尔浒5天3战各个击破等都是速决战。因而极其经典。
而李世民由于大兵团战役组织能力的不足,很多时候,兵力优势已经很大,仍然依靠李唐的国力优势,进行长时间消耗,很多时候打的都是追击战。不仅战役质量下降,而且时间成本也是不能忽略的成本,耗费时间过长,凭空增加了很多变数。
三.多数战役类型相对单一,且存在局限性
李世民进行的战役,太多依靠防守反击,虽然后来进行了改进,也就是不仅利用国力优势,而且利用唐军质量优势,特别是骑兵优势进行一些局部战斗,零敲碎打的积累优势,加速消耗敌军士气,这是比传统防守反击,然后一波流要高明的地方。
但是这种模式依然存在很大局限性,在和刘黑闼的战役的体现的比较明显,尽管李世民占据很大兵力优势,但是依然只是利用少数精兵进行局部战斗,而恰好刘黑闼的部队战斗力也比较强,所以打来打去,占不到什么便宜,这就说明,当敌军同样具备很强战斗力的时候,李世民这种局部战斗不仅效果有限,而且严重浪费了兵力优势。
最后总结:
李世民之所以被历代推崇,其原因在于,进行的战役基数和胜率较高,首虏数据和大鱼数据比较扎实,最为重要的是经典战例数量和质量比较高,特别有有两场压箱底的史诗级战例(武牢,驻跸)
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,有较大的硬伤战役,战役耗时过长,类型相对单一,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上述优点,因而主流是一贯推崇李世民为中国历史上的顶级名将,毛主席那句评价:“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”,至少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。